山陜甘會館位于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qū)徐府街北側(cè),建于清乾隆41年(1776年)。它是由生活在開封的山西、陜西、甘肅三省的富商巨頭在明代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dá)的府址上聚集建造的。它是清代山西、陜西、甘肅務(wù)、貿(mào)易和聯(lián)系同鄉(xiāng)的地方。會館為庭院布局,面積3870.29平方米。主樓位于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為墻壁、戲樓、牌樓、正殿。附屬建筑位于東西兩側(cè),包括左右掖門、垂花門、鐘樓、鼓樓、廂房、東西跨院等。
山、陜、甘會館北朝南,南北長88.44米,東西寬42米,面積3870.29平方米。會館布庭院式,主樓位于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為墻壁、戲樓、牌樓、正殿。會館附屬建筑位于東西兩側(cè),包括左右掖門、垂花門、鐘樓、鼓樓、廂房、東西跨院等。
照壁
墻壁是一個字形,位于大廳軸線的最南端,設(shè)置在街道上,沿街東西方向,高8.6米,長16.5米,厚0.65米,分為三部分:臺基、墻體和寺廟頂部,由綠色磚砌成,屋檐下裝飾著磚雕,是磚雕、石雕最集中的地方。墻的背面也有磚牡丹和回文框架,框架的四個角落有四個龍石雕,中心是石雕二龍珠,兩邊是陽雕四個字。
戲樓
戲樓又稱歌樓,用于舊節(jié)日、祭祀、還愿、生日。戲樓對聯(lián)寫道:幻就是真,世態(tài)人情,描寫得淋漓盡致;今世猶古,新聞舊事,演得毫發(fā)不差。臺上笑,臺下笑,臺上臺下笑;看古人,看現(xiàn)人,看古人,看現(xiàn)人。山陜甘會館的戲樓在文革中被摧毀,現(xiàn)有的戲樓是將開封火神廟的戲樓搬到這里。該戲樓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分上下兩層,下層有一南北通道,供人通行,有行走演出兩不妨礙的功能。戲樓兩側(cè)有端門,但不常開,人們從正門入口。端門樓木雕精美,色彩艷麗。戲樓東西兩側(cè)有臺階可直戲臺。這樓是開封唯一保存下來的古代戲樓,非常珍貴。
牌樓
牌樓正對著戲樓的門洞,牌樓正面寫著大義參天。會館的牌樓是為了贊美關(guān)羽的道德。它位于中軸線部,拜殿南部,三間六柱五樓不出頭,歇山頂。平面布局呈形,三柱一組,三角形,雞爪形,所以汴城人稱之為雞爪牌坊。這種特殊的平面柱網(wǎng)結(jié)構(gòu)增強了穩(wěn)定性。牌樓中心高聳,左右次樓略低。主樓上部的檐坡上覆蓋著綠色琉璃瓦,正脊是牡丹花雕,中間有一個亭子,兩邊有一只獅子,獅子擁抱蓮花平臺,像寶瓶,形象逼真壯麗。正脊兩端的吻,劍把上東書日,西書月。日表示智慧,月表示善良。牌坊四角樓下的馬板上,還畫了八幅關(guān)羽故事壁畫,如掛印封金、刮骨療毒、過五關(guān)、斬六將。
牌樓背面掛著永恒的牌匾。牌匾周圍雕刻著二龍戲珠,做工精細(xì)。第二層的花板上畫著八幅關(guān)于關(guān)羽的故事畫。牌樓的每個角落都有垂直的花柱。石榴、佛手、葵花、蓮花、牡丹、蓮花、花籃等分別雕刻。
明柱下段用三塊抱鼓石夾桿石夾住柱外、前、后三面。蒼龍行云、丹鳳朝陽、云鶴圖、狄仁杰登山望母、白兔記等圖案浮雕在抱鼓石表面。
東西廂房
東西廂房,每側(cè)各有八間房間,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五間,北三間為一體。東西廂房為硬山頂、灰缸瓦屋頂、屋頂高浮雕青磚牡丹青磚牡丹花脊,兩端接吻青磚,垂脊為獅、吼、馬、羊、魚獸。前坡明間上方有菱形形的黃色方心,民間稱為黃氣沖天。前額、斗拱、雀替、擋板、垂柱等幾乎遍布東西配殿屋檐下的木雕裝飾。木雕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如山川樹木、花鳥蟲魚、亭亭樓閣、民間故事、人物傳說等。
鐘鼓樓
山陜甘會館戲樓北側(cè),中軸線兩側(cè)為鐘樓和鼓樓。東側(cè)為鐘樓,西側(cè)為鼓樓。中國古代重鎮(zhèn)和大型寺廟都有鐘鼓樓。在中國古代城市,鐘樓被稱為鐘樓和鼓樓,因為鐘樓設(shè)置在大樓內(nèi),按時敲鐘鼓,向城市居民報告時間。山陜甘會館的鐘樓和鼓樓在戰(zhàn)爭水災(zāi)后仍然保存完好,因此非常珍貴,這也是開封唯一存在的類似古建筑。
大殿
大廳是會館的主樓,也是木雕裝飾最集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地方。牌樓由三進(jìn)殿宇組成。前為拜殿,面闊三間,中為卷棚,后為大殿,皆面闊五間。三殿由天溝連接,總面積540平方米。拜殿正脊裝飾雄獅寶瓶,上書城圣大帝四字。大廳的木雕分為三部分,包括蝙蝠、云形透雕圖案、二龍戲珠、祥禽瑞獸、花草、圖案等。第一層小蝙蝠,俗話說:蝙蝠,蝙蝠地是福。第二層為云形透雕圖案,第三層為二龍戲珠。第四層是祥禽獸,如鹿、馬、猴、羊、麒麟、大象、三羊開泰。第五層是由荔枝、柑橘、仙桃、松竹、梅、蘭等花草組成的圖案。第六層更令人眼花繚亂。喜鵲鬧梅、鴛鴦戲水、青蛙臥蓮、蓉花、葵花、菊花、鶴等。第七層刻有醒目的二龍戲珠和鳳凰牡丹,寬約一英尺。鳳凰在牡丹花叢中振翅欲飛,蒼龍騰云駕霧,呈現(xiàn)出龍騰鳳舞、花枝斗艷的奇觀。卷棚內(nèi)的前額也遍布彩畫,中央有一個石案,制作于清嘉慶12年(1807年),正面浮雕八仙慶壽,雕刻精美。大殿灰瓦覆蓋,綠瓦剪邊;殿內(nèi)朱柱矗立,柱基四布。
山陜甘會館建筑風(fēng)格鮮明,魅力優(yōu)雅,尤其是磚雕、木雕、石雕技藝,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堪稱會館三絕是研究清代建筑史、藝術(shù)史、民俗史的重要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