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是著名的建筑之鄉(xiāng),建筑文化歷史悠久,歷史悠久。南宋時期,東陽幫工匠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東陽民居建筑體系。東陽民居是中國十二大傳統民居之一。
廈程里程的始祖程木(1215-1269),字元潔,號東山,祖籍安徽省涉縣積溪,是宋代著名理學家程浩之后。宋淳佑元年(1241)任東陽縣長,為政清廉,深受黎族人民喜愛。因為看到虎峰之麓和玉溪之濱非常適合居住和生活,任滿后于1252年和長子裕章卜住在這里。
由于東面的白峰嶺是交通要道,南通金華、衢州、北通紹興、寧波是東陽軍事要塞之一,這個地區(qū)是停下來的好地方,所以被命名為馬莊。清嘉慶十九年(1814),程氏裔孫程銓(1776—1850)舉進士,出任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榮封三代,振興門庭,從此改名為廈程里,并一直沿用至今。2015年7月,廈程里成為浙江省第五批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村),2016年11月公布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廈程里鳥瞰
村落布局
廈程里村的形狀像一艘大船。玉城街全長1500米,是村中南北向的主干道;崇實路是村西南北向的主干道;橫街和中街在玉城街中部相交;街道平行于村東和玉城街;二字巷位于村東北,是房子之間的巷子。傳統街道根據地形延伸,或直或曲。
廈程里位于白溪江沖積平原,曾建有三堰三口。三堰,即官裁堰、五尺堰、麻車堰。三堰將白溪引入三條:官裁、五尺、麻車。村莊周圍有四泉八塘,可保證旱季農田灌溉用水。四泉是仙游泉、太公泉、黃耕泉、杜家泉;八位是老人、八十位、長夫、樹邊、白騰、石沖、面桶、安財。村南有白米潭?,F在只有五尺,仙游泉。
村里有四口古井,基本保存了原貌,分別是清乾隆年間尊行堂前古井挖的;下街荷花邊古井;下街27個頭邊古井是清末挖的;清朝嘉慶年間挖的飲和堂古井。
廈程里古村落結構完整緊湊,保留了古宅的形式。前廳和后廳大多是四合院,而精致的人則裝飾著門樓和墻壁。到目前為止,村里有20多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大廳和10多個民居。位育堂、沈德堂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尊行堂、沈秀堂、萼鹽堂被列為東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育堂
位育堂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清乾隆十一年(1746)竣工,系程由齊(1702-1785、字孔、北麓)率9個兒子、32個孫子共同建造,占地6570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共有209棟房屋和1500根柱子。有45個明堂和天井,1個池塘和2個井。
“位育”出自《中庸》開篇“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位育堂是廈程里古村落的核心建筑。位育堂位于中間,東有思永堂、培蘭堂、玉樹堂,西有迎華堂、芝瑞堂、留耕堂。前后夾住門樓、照廳、佛堂,形成向心趨勢。古建筑專家王仲奮稱贊它是中國民居中規(guī)模最大、房間最多、庭院最多、寓意最深、布局最嚴謹、功能設施最齊全的村民家庭庭院。它看起來像一座城市,看起來像一座公寓,但在中國很少見。
門樓占地面積475平方米,坐東向西,有13個房間。門廳為三開間單檐硬山頂二層建筑,通道開放。左右?guī)坑形彘g,是雙檐斗式二層建筑,斜撐牛腿。
正廳朝東南,五開間,十架后雙步走廊。抬梁式,復水椽屋架。梁背施斗拱,鼓形瓜楞柱基。主屋頂采用復水椽框架。從內部看,有兩個屋頂是從字;從外面看,屋頂是人字,合在一起就成了人字,把屋頂提高了4米,解決了屋頂落水不暢的問題。
培蘭堂占地面積100平方米,東北朝西南,單檐硬山頂有三個開放的大廳,八個前后單步走廊框架,檐柱有人物牛腿,鼓柱基礎。
芝瑞堂占地面積100平方米,西南朝東北,單檐硬山頂有三個開放式大廳,前后有八個單步走廊框架,明間有五個梁,次間有五個柱,檐柱有S形牛腿。
清中期建筑占地面積110平方米。面向東南,三個開放的大廳,單檐硬山頂,八個前后單步走廊框架,明亮的梁設置五個梁,第二個斗使用五個柱,屋檐柱設置S形牛腿。
戲曲木雕博物館
清朝嘉慶年間建有慎德堂,占地面積1207平方米。前廳和后廳由兩個三合院組成,共有24棟房子,中間有露天走廊。
慎德堂門墻
據說為了做好木雕裝飾,程明班(1759-1834號春畬)為了做好木雕裝飾,專門邀請了10個戲班三天三夜表演,讓雕花匠選材取景設計畫面。因此,無論是仰視桁梁、牛腿,還是平視門窗環(huán)板,都有生動的戲劇場景。其內容廣泛,匯集了200多幅戲曲畫面。這些作品這些作品被專家稱為戲曲木雕博物館和中國凝固的戲曲舞臺。慎德堂的戲曲木雕在材料和創(chuàng)作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為東陽三合班團體的形成提供了表演藝術的典范,也可以窺探東陽戲曲的發(fā)展軌跡和繁榮。
名人故居
程寬正的故居建于中華民國時期,占地560平方米。主屋3間,兩側廂房5間,均為重檐斗架。程寬正(1900-1979)曾兩次擔任上海吳松中學校長。以教育為己任,視宋中為生命,治學嚴謹,辦學好,是宋中發(fā)展史上的一位大師。
清乾隆年間,程祥德故居占地475平方米,坐東朝西,十三間頭三合院。門廳3間,單檐硬山頂,明間為大門通道。左右?guī)扛魑彘g,硬山頂重檐穿斗式二樓房,斜撐式牛腿。1925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參加北伐戰(zhàn)爭的程祥德(1903-1979)??谷諔?zhàn)爭期間,曾任軍政部駐緬甸代表,后在東南亞教書20多年,1978年后回國定居西安。
祠堂
永譽堂建于明正德年間,重建于清初,占地面積291平方米。坐西朝東,硬山頂三開間單檐敞廳,八架前軒后雙步走廊框架,明間吊梁式,屋檐檁條飾有雙獅戲球木雕,次間穿斗式五柱,屋檐柱設有S形斜撐牛腿,做工精細,保存良好。
程氏祠堂占地640平方米,建于清朝嘉慶19年(1814年)。坐西朝東,前后三進,由門廳、前廳、穿廳、后廳組成。門上有一對鼓石。前廳,三開間單檐硬山頂,九架前后雙步走廊框架,檐柱人物獅鹿牛腿。
廳堂
建于清乾隆49-52年(1784-1812年)的尊行堂程明珍,占地3150平方米。坐西朝東,前廳、后廳均為三開間,兩側廂房各圍成13間頭,廂房后面各有重箱,內有6個天井,共有52間房屋。前進有朝東大廳,南北有五間高檐廂房,后進隔斷與前進相連。尊行堂八架前軒后雙步走廊,明間吊梁式結構,次間穿斗式,內墻磨磚貼面。
程春畬的次子程思甫建于清道光20年。坐西朝東,原門樓、前廳、后廳三進,前兩進于1861年被太平軍太平軍燒毀。后院占地870平方米,前屋3間左右耳房,左右?guī)?間。明堂鋪有方形石板,故稱石板明堂。
崇德堂原系程文壽建于清乾隆年間。面向東南,三個開放的大廳,九個前雙后單步走廊框架,五個梁設置在明間,五柱用于二次穿斗,S形斜撐牛腿用于檐柱。
留余堂建于清乾隆年間,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前面有磚牌樓,前屋3間,左右?guī)?間1弄。前屋為重檐硬山頂,廂房為單檐。S斜撐牛腿。
位于清嘉慶723-1793,字楚材,號湘川)建于清嘉慶甲徐(1814),占地566平方米,坐北朝南,正屋3間,廂房約5間,重檐硬山頂樓。
飲和堂成明(1762-1836,字璧成,號雪汀)建于清嘉慶年間,占地514平方米,坐西朝東,正屋3間,左右?guī)?間1弄,均為重檐硬山頂樓。建于清嘉慶年間,占地663平方米,正屋3間,左右?guī)?間,重檐硬山頂樓。
中迪(1798-1867,字訓若,吉亭)建于清道光年間,占地面積1062平方米,面向東南,門樓3間,正屋3間,廂房約9間。門樓為硬山頂單檐二層,正屋為重檐樓,樓下為大廳開放,明間為重檐樓?,F在已經毀了。
敦思堂中翹(1786-1796、字羽堯、號云儀)建于清乾隆年間,占地741平方米,坐西朝東,正屋3間,廂房6間,均為硬山頂重檐穿斗式建筑。
迎華堂清中期建筑占地面積628平方米,面向東南,由前廳、后廳、南廂房組成。前廳三開間硬山頂敞廳,八前雙后單走廊框架,后廳三間,硬山頂雙檐穿斗式二層樓。檐柱上有S形牛腿。廂房9間,重檐穿斗式硬山頂樓。
萼偉堂的名字來自《詩經》《常棣之華》,鄂不衛(wèi)偉。今天的人就像兄弟一樣。贊美兄弟和睦共建家園,原建于清乾隆年間。1915年,萼偉堂正廳重建,西朝東,三開間。
程光子(1728-1790,字公樹,號吉安)建于清乾隆年間,1909年重建。占地面積218平方米,坐北朝南,單檐硬山頂有三個開放的大廳,前后有十個雙步結構。
懷德堂民國年間建筑,5間一排,占地面積283平方米。重檐硬山頂樓,檐柱有S形鎖殼人物故事牛腿,鼓形柱基。
其他民居
程記染坊位于月塘北側,是沿街建筑,二層建筑,占地90平方米,二樓有挑檐欄,用于掛曬染布。
程明珊(1751-1811,字佩聲,號角)建于清嘉慶年間,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坐西朝東,由中間13間頭三合院組成,兩側各5間重廂組成。正屋為硬山頂重檐樓,廂房和重廂為單檐樓,檐柱為鎖殼牛腿。鵝卵石天井。
五頭位于位育堂96號,民國時期建筑。坐西朝東,五排,硬山頂,重檐穿斗式建筑,前廊開放,整體保存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