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福陵,又稱沈陽東陵(注:不是清東陵,而是河北遵化的清東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的陵墓。它與遼寧新賓的永陵和沈陽北陵的清昭陵合成了清朝的關(guān)外三陵。永陵是努爾哈赤的祖先,沈陽北陵是他兒子和皇太極的夫妻。
福陵布局嚴謹,規(guī)模宏大。形成外城郭,由前院、方城、寶城三部分組成,從南到北逐漸上升。這不同于明朝的陵墓,也不同于清朝入關(guān)后建造的陵墓。其他陵墓都是從平地上建造的。
墓地周圍是紅墻,平面為矩形,南北長900米,東西寬340米。三對歇山式正門在南墻中間打開,稱為正紅門。兩邊的墻上鑲嵌著五顏六色的玻璃盤龍。門外兩側(cè)有下馬碑、牌坊、石獅、華表等。原來是木制的,乾隆時期改為石制的。
走進福陵大紅門,長長的走廊,兩次是挺拔的古松,像一對守護者。神道旁排列著獅子、馬、如獅子、馬、駱駝和老虎,以及華表,以突出皇家威望。
自神道終點以來,地形逐漸上升,先后是108臺階、石橋、碑樓。108踏板是福陵的代表。其實看起來不長,但是走起來真的覺得有點累。108踏板是大碑樓。這座碑亭建于康熙27年(1688年),內(nèi)立康熙皇帝親自撰寫了《清朝福陵神功圣德碑》,用滿語和漢語書寫。
還有一個關(guān)于碑亭的故事。據(jù)說清太宗在福陵初建時,遵循中原建皇陵的規(guī)則,為努爾哈赤在陵區(qū)建立了神功圣德碑。由于對漢文化缺乏了解,他們把龍王之子雕刻成烏龜。康熙皇帝東巡祭祖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立即命令其更換,結(jié)果,龜被遺棄在西紅門外。所以,每次陰天下雨,龜?shù)难劬锒紩鞒霰瘋臏I水?,F(xiàn)在有解釋說,這是由于密度不同,雨天造成的自然水現(xiàn)象,但經(jīng)過一百年的自然陰影,陰陽不再消失。
碑樓左右有茶果房、滌器房、省牲畜亭、齋房等輔助建筑。方城位于碑樓后面,是墓地的主體。城墻高約5米,周長約370米。南面有隆恩門,北面有明樓,周圍有角樓。隆恩門是一座三層的山頂門樓,很容易與后面的明樓混淆。
方城內(nèi)建筑主要是隆恩殿和東西配殿,都用黃琉璃瓦鋪頂,廊柱俱是朱紅色,廊枋間有“和璽”式彩繪壁畫,是陵寢祭祀之所。東西配殿,均為五間,是“周圍廊、歇山式”建筑。方城臺階處的石獅子,守望著隆恩殿。
石柱門位于隆恩殿和大明樓之間,是嘉慶年間增加的。中國孔廟建筑軸線上的第一扇門是格子星門。據(jù)說格子星是天空中的文星,也被稱為文曲星。孔子被比作文曲星,所以它被命名為。也有人說格子星門是指天門。因此,宮殿、祭祀建筑(如北京天壇、國家祭壇)、祭壇寺廟和陵墓建筑都有格子星門。
在皇帝陵方城和寶頂之間的啞巴院。院子北面是月牙城,實際上是一堵墻。影壁貼在月牙市中心,影壁為黃琉璃瓦頂。地宮入口在影壁下。傳說為了保住宮殿入口的秘密,所有新月城項目,工匠必須啞巴,白天休息,夜間施工,上下班路上必須蒙著眼睛,完成后必須送到人口稀少的偏遠地區(qū)……因為院子是啞巴修的,所以叫啞巴院。
方城是月牙形的寶城,周長約190米,又稱月牙城。在城市的中間,有一個2米高的寶頂(也叫獨龍阜),下面是埋葬努爾哈赤、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和三個埋葬妃子(具體是誰還不確定)的棺材宮。歷代皇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禮儀。因此,清福陵的建筑布局模仿宮殿建設(shè),采用前朝后宿的形式。龍恩殿是皇陵中朝會議的宮殿,地宮是象征性的宿舍。
大明樓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屋頂鋪滿黃色琉璃瓦,垂脊上飾有只動物,建筑面積298平方米,全高16.85米。1962年,大明樓因雷電起火被燒毀,現(xiàn)在大明樓在原有基址上修復(fù)。大明樓中間有一塊白色的玉石碑,碑頭是龍頭是龍頭,碑身正面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刻有陵主皇帝的廟號和頭銜。滿文居中,蒙文居左,漢文居右,漢字為太祖高皇帝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