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橋是中國古代最長的石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橋。安平橋東起興安路,上跨安灣,西至水頭街。橋梁全長2255米。是福建省泉州市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橋梁。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長的港口石橋,也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
安平橋的歷史傳說
據(jù)說安海一年四季都受到洪水和海潮的雙重攻擊,人民苦不堪言。人們祈求上帝和佛陀,但他們不能改變這種痛苦。有人說這是東海和南海的兩條龍。一位在這里練習(xí)的道士知道他想為人民除害。
有一天,他看到這兩條龍在海灘上玩耍。當(dāng)他們厭倦了玩耍和睡覺時,道教會做仙術(shù)來鎮(zhèn)壓龍。然后他決定把它們帶到安海港,安海港常年填滿水災(zāi),于是道教把兩個大簸箕和一把大鏟子放在簸箕上。突然,海灘上留下了兩個大洞。后來,水流積聚成了今天的龍湖和眼鏡湖。
龍湖是黑龍居住的地方,所以這個湖的土壤是黑色的。眼鏡湖是紅龍睡覺的地方,所以這個湖的淤泥是紅色的。此外,道教把這兩筐邪惡的東西帶到一個叫做山后的地方。因為當(dāng)他們穿過小溪時,他們走得太大了,突然壓碎了他們的扁擔(dān)。兩條邪惡的龍從夢中醒來,變成了兩堆土,飛上了天空。
這兩堆土變成了現(xiàn)在的黑麒麟山和紅麒麟山。有人說這兩座山推去填龍湖和眼鏡湖一點也不差。道士看到這兩條龍沒收拾好,就回到靈源山繼續(xù)修煉。
幾年后,安海地界的大雨不停地下著。九溪十八澗的大水翻過石壁峽,直奔安海港。得道成仙的道士看到靈源山頂?shù)膬蓷l龍又在作怪,便吐出一條五顏六色的鎖鏈,從安海鎮(zhèn)穿越海灣,直到南安的水頭鎮(zhèn)??吹竭@一幕,惡龍嚇得魂飛魄散,立刻潛入水底,逃到大海,大水也退去了。人們看到長虹出了惡龍,怕他們將來卷土重來。
有人建議用長長的大石頭一段一段地鋪成,建造一條永恒的鎖蛟玉帶。一方面,鎮(zhèn)鎖龍作怪,二方便兩縣人民交流。這個意見立刻得到了人們的支持。每個人都有錢有力。很快,這座五里長的跨海大石橋終于建成了。從此,惡龍再也不敢來興風(fēng)作浪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船只,相邀而來。因此,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莊稼年年豐收,人們安居樂業(yè)。這座橋被稱為安平橋,因為它有五英里長,通常被稱為五英里橋。
安平橋前世今生
安平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由僧人祖派主持,黃護和僧智淋捐款倡導(dǎo)跨海石橋安平橋建設(shè),但由于工程量大,未能完成;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泉州縣守趙令帶到主持續(xù)建安平橋,黃逸響應(yīng)續(xù)建;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安平橋全橋竣工投入使用。
明永樂二年(1404年),里人黃偉修復(fù)安平橋;天順三年(1459年),誓民安口國為安平橋竣工以來首次大規(guī)模維修安平橋;在成化和萬歷年間,安平橋重建了兩次。
清雍正三年(1725年)秋,山洪暴漲,安平橋倒塌幾段,用木板搭接渡;雍正四年(1726年),泉州知府張無愧重建安平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施開泰、黃世瑤等重建安平橋;嘉慶十二年(1807年),黃元溶提倡修安平橋,徐汝瀾站在中亭;嘉慶十三年(1808年),《重修安平橋記》碑記;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黃元禮、施繼輝繼續(xù)修安平橋。
清同治五年(1866年),安平橋重建中亭。清光緒九年(1883年),林瑞崗、蔡啟昌等人提倡修建安平橋,陳楷寫紀(jì)念碑。清光緒十七年(1901年)6月,安平橋再次被破壞,陳纜駒主持重建安平橋。
1961年3月4日,安平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宣布為中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2月,安平橋按原狀進行全面改造;1985年5月,安平橋改造完成;2007年底,安平橋應(yīng)急加固工程開工;2009年7月24日,安平橋應(yīng)急加固工程驗收投入使用。
安平橋墩采用花崗巖條石水平交錯堆疊,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不同形式,一端為尖端,另一端為方形,位于緩慢的港口;雙邊船墩,兩端為尖端,排水方便,位于水流急、寬的主要港口。
橋上筑憩亭,東端為水心亭,西端為海潮庵。中間的亭子周圍保存著歷代修橋碑。亭子前矗立著護橋?qū)④?,戴著盔甲,戴著盔甲,手里拿著劍,雕刻形象威武,是宋代的石雕藝術(shù)品;三亭中間有兩個亭子;橋面兩側(cè)有石護欄,柱頭雕刻獅子和蟾蜍;橋兩側(cè)有對稱的方形石塔和圓塔。橋的入口處有一座白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安平橋不僅是歷史、文化、商貿(mào)的橋梁,也是友誼、合力的橋梁。800多年過去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滄桑,漫步安平橋,海風(fēng)拂面,波光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