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是廣東省現(xiàn)存祠堂中最具廣東特色的古建筑群。自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兩次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
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二十年(1894)落成,為廣東72縣陳姓族人捐資合建的宗祖祠和書院。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作為捐資的回報,這些陳氏宗族可以將其祖先牌位放到陳氏書院的神龕內供奉。
陳氏書院是廣東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古代藝術建筑。陳家祠是一進式庭院,布局嚴謹,裝飾精美,氣勢磅礴,由九堂六院19棟建筑組成。北朝南,門前有一個開闊的廣場,前、后、東、西四院,占地13200平方米。主樓寬度和深度為80米,平面為正方形。硬山封火山墻采用吊梁式建筑結構。
在建筑處理方面,以中軸線為主線,兩側圍繞低矮的偏間和走廊,襯托出主廳的雄偉精神,形成縱橫規(guī)則,突出主體結構。建筑周圍有青磚墻,形成封閉開放的建筑群,是廣東典型的民間祠堂建筑。
其建筑裝飾體現(xiàn)了廣東民間裝飾藝術的精髓,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陶瓷、銅鑄、繪畫等工藝進行裝飾,技藝精湛,非常有名。技藝精湛,主題廣泛,造型生動,形象生動。陳學院被稱為嶺南建筑藝術的明珠。
陳學院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而聞名,被稱為百粵冠祠。在主樓正門兩側的外墻上,有6幅大型磚雕《涼山聚義》和《梧桐杏柳鳳凰群》。畫中的建筑雕刻精美,層次分明,人物形象各異,花鳥栩栩如生。它的磚雕技藝在現(xiàn)代很少見,可以說是一部驚人的作品。
特別是第二條進入后走廊的柚木屏門雙面雕刻,分別雕刻了20件木雕,如歷代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三次參觀茅草屋、赤壁之戰(zhàn),被譽為中國歷史故事走廊的木雕鋼刀雕刻。院子里的石欄桿鑲嵌著金玉和三羊啟泰,展示了中國現(xiàn)代鑄鐵技術的成就。
陳學院保存完好的探頭磚雕是廣東的掛線磚雕風格。各種線條均采用平面處理,線條密集、充滿活力、纖細、均勻;垂直如線,雕刻精湛,有掛線磚雕的名字。1959年,大作家郭沫若先生參觀陳家祠時,對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印象深刻。即席賦詩: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建造世界比讀十年書要好。
1959年,陳學院成立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宣傳和展示廣東歷代民間工藝品。有十個展廳,展覽面積約1800平方米,全年展出陶瓷、刺繡、雕刻、剪紙等廣東民間工藝品。1988年,陳學院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廣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廣州重要的旅游景點。
推薦閱讀:
寺廟設計效果圖-寺院規(guī)劃設計圖
寺廟規(guī)劃_寺廟規(guī)劃設計_寺廟規(guī)劃方案
寺廟設計施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