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的金光穿孔已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網(wǎng)絡(luò)名人,吸引了許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觀看。所謂的金光穿孔是指每年冬至前后,日落時分,十七孔橋的十七個橋都被夕陽照亮,美麗。因此,這是古代建造橋梁時使用天文學(xué)原理的奇跡,所以贊美它是一個奇跡。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穿越回清代。乾隆十四年,乾隆皇帝準(zhǔn)備為母親孝順圣皇太后慶祝60歲生日。西湖(昆明湖前身)沒有橋,湖東邊長堤上只有一座龍神祠。老長堤位于昆明湖石船附近,自龍神祠向西北傾斜至今。也就是說,甕山(萬壽山前身)和西湖基本上是錯開的。同年冬天,乾隆命令老長堤東移至長春園西堤(即昆明湖東堤現(xiàn)在的位置),湖東擴,留下龍神祠形成今天的南湖島。與此同時,藻鑒堂和治鏡閣島也建在湖的西堤外,與南湖島分別象征著東海的三仙島,即蓬萊、方丈潁州。擴建后的西湖叫昆明湖,比原來的西湖大兩倍,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美麗風(fēng)景。
清朝皇帝非常重視敬天祈雨,所以乾隆皇帝重建了龍神祠,改名為廣潤祠,然后御名為廣潤靈雨祠。他每年都來這里祈雨,期待世界的風(fēng)雨。有了南湖島,必須在島最近的岸邊建一座橋。這樣,十七孔橋應(yīng)運而生。
這座橋是三山五園中最大的橋,仿盧溝橋而建。橋上的石雕非常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刻著不同形狀的獅子,栩栩如生,大小544個,比盧溝橋上的石獅還多。橋兩端還有石雕異獸,形象威猛,極其生動。乾隆寫的匾額在十七孔橋上,正南端是修煉凌波,形容十七孔橋像彩虹,飛在碧波上。正北端是靈鱷偃月,比喻十七孔橋像西海神獸,橫臥水中像半個月。至于古人如何用天文原理創(chuàng)造金光穿孔現(xiàn)象,我覺得這完全是子虛烏有。
乾隆皇帝還命令在十七孔橋東岸建造中國最大的敞亭廓如亭,這是清朝皇帝和翰林詩人喝酒寫詩的地方。當(dāng)時清奕園(今頤和園)東堤沒有園墻,在這個亭子四周觀賞,可以讓人無私無欲,胸懷寬廣,故名廓如。此外,乾隆皇帝有時會昌春園問安或想去玉泉山靜明園,或從萬壽山返回圓明園,這里也是他登船的地方,非常近。乾隆帝曾寫過《廓如亭》詩,其中云:虛亭湖岸俯澄流,恒此登舟也舍舟。以廓如名責(zé)實,大公卻和我心投?!?/p>
清奕園建成后,乾隆皇帝非常喜歡這個山水園,一年游幾次,光吟誦清奕園就有1500多首詩。其中,在《昆明湖劃船》一詩中,他稱贊道:燕山最暢情,無雙風(fēng)月屬昆明。盛時清奕園景觀有100多處,可以說是晨昏皆佳,四時皆美。除了十七孔橋,還有望蟾閣、夕佳樓、知春亭等許多地方可以觀賞夕陽落日。然而,當(dāng)我們閱讀乾隆的青衣園詩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不僅沒有一首詩吟誦十七孔橋,也沒有詩吟誦青衣園的日落,更不用說金光穿孔了。原因是什么?
原來乾隆皇帝在乾隆九年大規(guī)模擴建圓明園后,寫了一篇文章《圓明園后記》,稱贊圓明園為天寶地靈之地,皇帝豫游之地不可逾越,暗示不再建園,但不久之后,清怡園又開工了。隨后,乾隆給自己制定了一條規(guī)則,正如他所說:園雖成,過辰而往,抓午而返,未嘗嘗宵。換句話說,他每次都在上午8點左右欣賞清奕園,中午回到圓明園,從不在清奕園過夜。乾隆皇帝真的做到了這一點。所以,我們今天能欣賞到的十七孔橋金光穿孔的自然美,貴為天子的乾隆大帝卻沒有這樣的祝福,這是他的一點遺憾。(文/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