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著腰穿越主殿中一個小小的通道,等我們直起身來時,已驚訝得不能言語:神佛們的背后隱藏著一個神秘的所在,有如幽深的時光隧道,壁立而起的,是一面碩大的經墻!這面墻全由一格一格的經書堆砌而成,粗粗測量一下,高約9、寬約60多米!仿佛萬里長城的一截飛身來此,掩埋下無數的智慧與情感。
一共是84000部!一千年的時間里,就在這薩迦寺里,一代又一代的僧人持筆蘸著金汁或墨汁,用梵文或藏文,一筆筆虔誠地翻譯著、抄寫著、膜拜著。
行走在這面墻前,沒有光,沒有聲音,卻好像擁塞著千百年來抄寫經書的高僧們的呼吸,觸摸得到他們的手澤。他們的靈光,在高聳的經墻上閃閃爍爍,滴瀝而下,讓我們?yōu)樽约旱姆菜着c無知而汗顏。
薩迦寺內保存有巨量的手抄本經書,這些書籍是當年的藏法王集中了全藏的書寫家抄寫的。這些經書部部都由金汁、銀汁、朱砂或墨汁精工寫成,據說抄寫經書的紙張都是含有一定的毒性,嚇得小蟲不敢來啃書,有利于經書的長期保管。
這些佛像身旁擺放整齊的就是這些經書。
北寺“古絨”還藏有天文、歷算、醫(yī)藥、文學、歷史等方面的藏文書籍3000多部。這些經書很多是宋、元、明各代的手抄本和稿本,而且多為歷代法王批注校釋過的珍本。
現(xiàn)在保存完好而又為人們特別珍視的要算南寺大殿法墻中的藏書,這些手抄本藏書卷卷重疊堆成一座巨大的書墻,站在這座書墻前,可以想象過去藏族書法家是付出了多么艱辛的勞動才把這些藏民族的文化與知識的結晶保存下來。
薩迦寺的圖書資料集中在三個地方,即北寺的“烏則”“古絨”的藏書室,以及南寺的大殿,藏書的總數有84000函左右。
“烏則”為該寺最早的藏書室,據說在八思巴以前就放滿了圖書,八思巴時代也有少量的珍本藏入該室。該室除藏有大量古藏文抄本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梵文貝葉經和漢文經卷。這些經書部部都由金汁、銀汁、朱砂或墨汁精工寫成。南寺大殿的藏書數量最多,據說這里的書籍是八思巴任法王時集中了全藏的書寫家抄寫的。
“古絨”藏書室內的絕大部分藏書也是手抄本,其書寫時代可能稍晚于“烏則”和南寺大殿。古絨藏有天文、歷算、醫(yī)藥、文學、歷史等方面的藏文書籍3000函,其中很多是宋、元、明各代的手抄本和稿本,而且多為歷代法王批注校釋過的珍本。這里還藏有一部明永樂八年附有御制后序的內地印制《華嚴經》。
現(xiàn)在保存完好而又為人們特別珍視的要算南寺大殿法墻中的藏書,大殿后部和左右兩側靠墻處為通壁大書架,架上擺滿了經文典籍,大小版本約有2萬余函,其中最大一部名為“八千頌鐵環(huán)本”經書,長1.31、寬1.12米。這些經典中有的珍本和孤本,是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因此,有些學者認為薩迦的藏書和壁畫可以同敦煌相媲美,稱之為“第二敦煌”。
除這三個較大的藏書室外,其他小殿和兩個法王的頗章內,也有為數不少的抄本和印本書籍。
站在這堵經書墻面前,只能感慨學海無涯,嘆為觀止。
只憑這一堵墻,薩迦寺就無愧敦煌!
如果有人能細細地研究整理這84000多卷經書,并公諸于世,我相信,那份巨大的沖擊力,絕不亞于敦煌。那會是誰呢?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