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立合掌,兩腳形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2寸,腳趾距離約8寸,雙手指尖注視。
2.右手先下,左手仍處于手掌狀,腰部慢慢蹲下,右臂向前伸展,右手向下按在墊子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手仍保持不動,膝蓋立即跪下。跪下后,左手伸展,按在墊子的中央,左手超過右手的半手掌。敬佛時,不要移動或翻轉腳趾。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側(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6寸,額頭平貼地面。
4.二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這叫做「頭面接足禮」。頭著地時,用額頭接觸地面,而不是頭頂著地。
5.起床時,雙手握拳翻轉,手掌張開,手掌向下貼在地上,頭部離地或墊子,右手移回墊子中央(或右膝前)。
6.左掌舉回胸部,右掌撐起身體,直腰站起來,雙手合掌站直。
拜佛具有懺悔、冥想、感恩和尊重的意義。通過拜佛來表達對佛教僧侶三寶的尊重和感激,回顧自己,懺悔過去造成的業(yè)力障礙,不僅有助于提高人格,而且能使人身心穩(wěn)定。
每當你到達寺廟,你都會感受到塵土飛揚的清潔與寧靜,有一顆莊嚴與寧靜的心。當然,你想進入大廳,向佛陀敬拜三次,向佛陀和菩薩表達敬意和感激之情。從柔軟、緩慢、寧靜的彎,你可以感受到佛穩(wěn)定和謙遜。
不懂佛教的人認為拜佛是迷信和偶像。事實上,佛教是通過拜佛來尊重佛菩薩,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重和感激;同時,拜佛也可以同時懺悔自己的惡業(yè)。因此,拜佛是每個佛教徒首先要學習的宗教儀式。
拜佛的動作是真誠地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肘膝和額頭著地,完成頭部與佛腳接觸的最高敬禮,所以也叫頂禮。彎腰低頭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缺乏福德智慧。當五體投地接觸大地時,人們被大地孕育眾生、載眾生、包容一切的精神所感動。因此,他們可以懷著感恩、飲用水思考源頭的心,感謝大地和眾生。
從拜佛的動作來看,人們甚至認為,當人們的心充滿尊重、感激和懺悔時,也像稻穗一樣,因為成熟而下垂;拜佛的意義就是這樣。
如果你在拜佛的時候取行動而不用心,缺乏羞恥感,那只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很難對人格的提升起到作用。如果來寺廟拜佛不方便,也可以在家里的佛堂或空曠明亮的地方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尤其是當你覺得浮躁的時候,不妨通過拜佛的動作來穩(wěn)定煩惱的心思!